行業動態
醫保、藥價改革:將致醫藥行業增速放緩、毛利降低
作者: 來源:神宇醫藥 日期:2017-03-15 13:45:46
醫藥網3月15日訊 瑞銀研究認為,醫保、藥價體系改革是2016-2017年的主旋律,其將導致醫藥行業增速放緩、毛利率長期降低。
因政府密集發布醫改政策,2016-2017年被稱為醫政大年。業內總結,醫改政策主要集中于醫保及定價體系,兩者將對醫藥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3月13日,瑞銀為此召開專題研究,結論為,醫保控費將導致醫藥行業增速放緩;藥價改革將導致行業毛利率長期下降。
但這一深遠影響目前尚未顯現,2016年,中國醫藥行業收入2.8萬億元,同比增長9.7%;利潤3002億元,同比增長13.9%。
“此次改革的出發點是結構調整,并不是以前的大幅增加投入,而是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中性、另一部分人可能受損。”瑞銀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趙冰認為:“醫藥行業不會像剛開始醫改時每年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長,現在處于下滑的臺階。”
控費致行業增速放緩
醫保控費的苗頭始于2010年后,從2011年起,部分地區如上海醫保從開源向節流轉變。2013年,醫保基金出現收入增速低于支出增速的局面,面臨結余收窄甚至“收不抵支”。至2015年,醫保基金的收入和支出增速分別下降到15.55%和14.48%。與此同時,招標降價、醫保控費變為行業常態。
“醫保控費會導致醫藥行業收入增長放緩。”趙冰解釋,2009年以來,醫改的主要成績是政府增加支出,驅動醫藥行業增長,并建立起全面覆蓋及可負擔的醫療費用。
而新的矛盾在于GDP增速下滑后,醫藥行業持續投入壓力加大,趙冰認為,“在醫保支出增速高于籌資增速的局面下,為維持醫保基金的收支平衡,控費將在長期成為醫保改革的核心。目前,醫藥行業、醫保改革實質上是通過需求端結構調整控制醫療費用增長。”
“2011-2015年,制藥行業收入實現了15%的年復合增長。但我們預計,未來三年制藥行業的收入增速將放緩至10%。”趙冰補充。
另外,新版醫保目錄藥品數量增加帶來的紅利不如想象中大,2月23日人社部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西藥、中成藥共收載藥品2535個,較2009年版目錄新增339個,增幅約15%。
“但在醫保支付價制約下,多數品種不會出現2009版目錄實行后的放量猛漲局面。”獨角獸工作室創始人劉謙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新版目錄擴容暗示了結構調整和控費手段將繼續實施,醫保目錄的最大受益者是患者而不是藥企。”
藥價改革致毛利長期下降
1月6日,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在“全國衛生計生工作會議”上表示,2017年要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在3月11日的記者會上再次強調了這一政策。
王賀勝表示:“這意味著我國公立醫療機構將徹底告別‘以藥補醫’時代。改革前,公立醫院是通過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貼這三個補助渠道。改革后,我們就取消了藥品加成,變成了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
上述改革將直接影響藥品價格,此外,招投標、醫保支付體系改革也將對藥價產生巨大影響。
藥價下滑的后果是降低醫藥行業的毛利率。趙冰表示,“藥價改革的目的是,形成一個確保藥價可承受,并兼顧藥企積極性的定價體系。目前藥品定價越來越呈現出二元定價體系,即價格由招標和醫保支付共同決定。”
根據上述報告,此前藥品最低價普遍出現在2015、2016年,這意味著近幾輪招標價格呈現明顯下降趨勢。中國醫藥行業前三個5年期的毛利率分別為35%(1999-2003)、31%(2004-2009)和29%(2010-2015)。毛利率整體呈現下滑趨勢,主要是由于勞動力和生產成本等上升,受到藥價進一步走低影響,瑞銀預計,毛利率下行趨勢將在下一個5年期延續。
近期輿論熱議福建等地出臺的醫保支付結算限價,會對原研藥廠家產生較大影響,“這未必是一件壞事,很多在中國使用的原研藥都是過期的,只有過期的原研藥才會有這種顧慮和擔憂,”趙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價格過高對醫保資金的占用比例非常大,通常是在糖尿病、高血壓等大病種領域。但其實國內已經有很好的仿制藥上市,憑什么我們還需要給過期原研藥制定更高價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