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評論:中國的分級診療無國際模式可復制
作者: 來源:神宇醫藥 日期:2015-09-22 12:14:09
醫藥網9月22日訊 9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兑庖姟穼⒁蕴岣呋鶎俞t療服務能力為重點,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分級診療為突破,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逐步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可及?!兑庖姟分兴岢龅母鞣N措施與標準看起來非常美好,然而要真正執行起來并落實到位絕非易事。
為什么需要分級診療
自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實行醫保報銷制度及醫療服務體系放開以來,原有的分級診療制度逐漸瓦解。居民就醫首選大型三級醫院,“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門可羅雀”的景象在全國各地早已成為一種常態,以至于看病難的問題日漸凸顯。這種不合理的狀況反過來又加劇了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導致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與資源浪費情況進一步顯現,而不合理就醫與缺乏分級診療體系,是出現這一問題的核心原因。
據國家衛計委統計,2014年全國25860家醫院中,三級醫院僅有1954家(占比7.56%),但是其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量卻達到了14億人次,占全國所有醫院診療人次的47.1%(2014年全國醫院總診療人次29.7億);而位于最底層的一級和未定級醫院有17056家(占比65.96%),卻僅僅提供了3.2億人次的診療量(占比10.78%)。一級與三級醫院在數量與服務提供量上的巨大反差,顯示出我國醫療服務格局的極度失衡。
居民就醫蜂擁至三級醫院,不但導致就醫體驗下降,另外一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推高了整體醫療費用。我國醫療服務價格體系的特性,決定了三級醫院在收費標準方面高于一、二級醫院。以2014年的人均門診費用為例,三級醫院的人均門診費用要比二級醫院高出53.3%,比社區中心高出192%。如果三級醫院的診療人次有40%能夠轉移到二級醫院進行就診的話,那么全國的醫療衛生支出每年至少將節約525億元。
由此可見,導致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相當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分級診療制度的缺失。因此,重建分級診療制度對于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需要什么樣的分級診療制度
在國際上并沒有與分級診療完全相符的概念,與之相近的是“三級衛生醫療服務模式”和“守門人”制度。三級衛生醫療服務模式是指:三級醫院主要承擔危重疾病的診療和疑難復雜疾病的診療;二級醫院主要承擔一般疑難復雜疾病和常見多發病的診療;基層衛生服務中心主要承擔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和慢性疾病管理、康復治療等,如日本的三級醫療圈。而“守門人”制度則是指由全科醫生對病人進行首診,并由全科醫生管理和協調病人的轉診,包括“轉上”和“轉下”的雙向轉診,最典型的就是英國NHS(國民衛生服務)制度。
對于分級診療,國際上也并沒有固定與統一的模式。如英國NHS制度,把全科醫生和醫療機構作為并行的醫療服務板塊進行設計。美國則采用“管理式醫療”,引入第三方管理,利用各保險公司以及健康組織競爭形成費用約束倒逼機制,將患者控制在基層就醫。而日本則是通過劃分三級醫療圈,進行醫療資源配置,然后通過對醫保機構的激勵和約束來實現分級診療。
對于我國來說,實行分級診療的目的在于通過引導患者合理有序就醫,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通過建立全科醫生隊伍和提升基層醫院以及縣級(二級)醫院的服務能力,從而最終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重建分級診療制度的難點與路徑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分級診療制度的重建也絕非一蹴而就,面臨的問題依然很多。
首先,我國并沒有建立起健全的全科醫師(培養)體系和法律強制的轉診制度。而歐美國家,如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分級診療體系做得較好的國家,其前提都是具備家庭醫生制度(含培養體系)和強制的轉診機制。
其次,缺乏一支能夠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的“守門人”隊伍,亦即全科醫生人才的匱乏。按照《意見》中所提出的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的目標,那么我國將需要27萬~ 40萬名全科醫生;如果按照國際上的標準,每名全科醫生服務2000人口,那么在我國完全建立起全科醫生隊伍至少需要68萬名全科醫生。而我國到目前為止,全科醫生不足8萬人,尚有巨大缺口。
第三,醫院補償機制的不合理,導致三級醫院缺乏分流患者的動力。由于公立醫院普遍需要依靠自身的運營來維持發展,對于患者不但是來者不拒,甚至想盡辦法吸引更多患者前來就診。三級醫院在醫療設備、技術人才優勢、品牌效應等方面具有一、二級醫院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對于患者無疑更具有吸引力。
第四,不同等級醫院間醫保報銷比例級差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誘導患者優先選擇三級醫院就診。如現有的一、二級醫院之間,二、三級醫院之間的醫保報銷比例級差不大,各省份基本上都在10%左右,而國外分級診療制度做得好的國家其報銷比例則懸殊較大。如在新加坡不經過轉診,擅自去三級醫院就診醫保將不予報銷。
第五,提高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將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的目標缺乏有效、持續的財政支持,如何重建縣級醫院籌資體系,是縣級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點。
最后,趨高就醫心理因素的存在,也使得患者在就醫時更愿意選擇三級醫院,而非低級別醫院,即使是最常見的發燒感冒。此外,由于基層醫院醫生的醫療技術水平落后,導致患者的不信任,而被迫去二、三級醫院就診。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分級診療制度的完善與實施,仍需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首先,要實現基層首診,必須建立起完善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以及大幅提高全科醫生待遇,使其收入水平能夠與專科醫生差距不大,讓更多的醫生愿意從事此項工作。全科醫生培養制度的建立還需要從全行業的角度出發,將所有的民營基層醫療機構也納入其中,而非只針對公立醫療機構。
第二,縣級醫院服務能力的提升離不開資金的投入,現在最迫切的就是需要建立起新的縣級醫院籌資體系,包括對醫院沉淀資產的再利用、搭建縣級醫療投融資平臺、醫療資產的信托化以及進行區域化運作等,而非完全依靠政府加大投入。
最后,理順基層醫療機構與二、三級醫院之間的利益關系,單純依靠技術幫扶、分工協作,難以實現各醫療機構間的順暢轉診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此外,需要改變現有醫院收費機制,如鼓勵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上級醫院出具診療方案的模式都需要對于醫院的現有收費體系進行重新設計。